韩国稀土供应链风险加剧,技术自主与多元化成关键
来源:李智衍 发布时间:17 小时前 分享至微信
据韩媒《中央日报》报道,全球对稀土与关键矿物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,但韩国在这一领域的布局相较美国、日本、中国等主要国家明显滞后,引发了产学界的担忧。为应对潜在的原料断链和地缘政治风险,韩国亟需加强技术自主能力,推动供应链多元化,并制定战略性储备政策。

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(KIGAM)数据显示,韩国对中国的稀土进口依赖度极高,33种稀有金属中,有14种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度超过50%。例如,铬的依赖度高达98%,铟为93%,镁为84%。此外,电动车(EV)时代的重要原料镝和钕也因中国出口管制面临断链风险。

韩国国会近期举办了题为“稀土战争时代:为技术主权而生的韩国生存战略”的论坛。KIGAM研究员金秀京(音译)指出,韩国必须掌握替代、减量和回收技术,才能在全球稀土资源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。目前,韩国88%的永久磁铁仍依赖中国进口,迫切需要研发以其他矿物替代钕或减少其使用量的技术。通过微细粉末制造、烧结技术以及AI制程设计,有望开发出新一代不依赖钕的永久磁铁技术,成为韩国技术突破的关键。

回收技术同样是未来发展的重点。提升从废弃马达和工业副产物中提取稀土的能力,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,还能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。韩国业界建议将回收再资源化列为中长期战略核心,包括推进老废电机设备拆解自动化、建立国际标准认证制度以及引入AI自动筛选系统。

韩国永久磁铁制造商星林尖端产业(Star Group IND)CEO孔军胜(音译)警告称,尽管韩国已具备部分稀土精炼与回收技术,但由于政府投资不足和政策支持不够,产业化进展缓慢,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转向越南建厂。他呼吁政府扩大战略储备,建立至少1年以上的矿物储备标准,并推动实质性政策改革。

尽管韩国在2025年的矿物储备预算中追加了超过2,100亿韩元(约合1.5亿美元),但目前的储备仅能支撑57.5天。产学界建议韩国政府借鉴日本经验,学习日本石油天然气与金属矿物资源机构(JOGMEC)的做法,通过大规模投资确保与澳大利亚和法国稀土生产商的长期供应合作。

韩国业界普遍认为,面对稀土市场的激烈竞争,必须采取多轨并行策略,包括发展替代技术、推动回收利用、加强战略储备、扩大海外投资以及实现供应链去中国化,才能有效保障产业安全。
[ 新闻来源:李智衍,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。如对本稿件有异议,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]
存入云盘 收藏
举报
全部评论

暂无评论哦,快来评论一下吧!